大周不良人 第149节(1/2)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赵洵感激的冲几位师兄拱了拱手。

&esp;&esp;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。这一路行来,书院的师兄们帮助他实在是太多。

&esp;&esp;至于恩师吴全义,则是选择在城中随便走走。

&esp;&esp;对此赵洵也没什么好说的,毕竟是长辈,又不是朝廷官员,赵洵没理由要求恩师去做任何事。

&esp;&esp;恩师帮他是情分,不帮他是本分。

&esp;&esp;做人不能太自私,要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一下问题。

&esp;&esp;“明允,你瞧那边。”

&esp;&esp;贾兴文冲着街道一角指了指,沉声道。

&esp;&esp;赵洵顺着方向望去,只见浩浩荡荡一群人正朝着州衙的方向行来。

&esp;&esp;好家伙,这声势真可谓之浩大。

&esp;&esp;赵洵盲猜了一波,应该是贺州城的父母官带着一干官吏回来了。

&esp;&esp;赵洵立刻恢复了威严无比的状态。

&esp;&esp;无论如何他打定主意好好教训一番这个不知天高地厚,不计百姓死活的刺史。

&esp;&esp;却说约莫几十息的工夫后,贺州刺史楚丰年带着青山县县令宋良朋等一干官员来到了赵洵面前。

&esp;&esp;那楚丰年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,却是行足了礼数。

&esp;&esp;一干贺州官员也是有样学样。

&esp;&esp;赵洵却是不发一言。

&esp;&esp;他有心教训这厮,自然是要尽可能的晾着他。

&esp;&esp;楚丰年将头埋在地上,看不到钦差赵洵的表情,见赵洵迟迟未让他起身也不说话,楚丰年心中十分忐忑。

&esp;&esp;约莫过了半柱香的工夫,赵洵冷哼一声道:“本官奉天子旨意下江南查案,所经过之地,官员们皆是出城相迎。却不知贺州刺史如此大的官威,竟然连朝廷钦差也不放在眼里。”

&esp;&esp;赵洵知道如果他一上来就拿楚丰年对百姓置之不顾来说事的话,楚丰年很可能转移话题或者避重就轻。

&esp;&esp;但如果赵洵拿他怠慢钦差来说事的话,楚丰年是无论如何也洗脱不了的。

&esp;&esp;楚丰年作为刺史,慢待钦差。

&esp;&esp;这件事可大可小。

&esp;&esp;若是赵洵本身不追究,自然可以一笔带过。

&esp;&esp;但若是赵洵追究的话,那就可以上升为楚丰年无视朝廷,无视天子。

&esp;&esp;他便是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的。

&esp;&esp;现在赵洵越发觉得显隆帝这张虎皮还是有些用处的,尤其是在面对这些官员的时候。

&esp;&esp;“钦差大人恕罪,钦差大人恕罪啊。下官便是吃了熊心豹子胆,也不敢慢待钦差大人啊。此事事出有因,且容下官慢慢道来。”

&esp;&esp;这一切自然都在赵洵的预料之内,不过他却不打算让楚丰年这么轻易的起来。

&esp;&esp;“那你就跪着说吧。”

&esp;&esp;“这”

&esp;&esp;楚丰年没想到赵洵如此不按照套路出牌,整个人都傻掉了。

&esp;&esp;“怎么不服?”

&esp;&esp;赵洵质问道。

&esp;&esp;“不敢,下官不敢”

&esp;&esp;楚丰年确实不服,但不服能怎么样?不还得憋着?

&esp;&esp;难不成他不服就能对着赵洵一通输出?

&esp;&esp;至于青山县县令宋良朋则是自始至终不发一言,保持着五体投地的姿势。

&esp;&esp;反正天塌下来,有楚刺史顶着。

&esp;&esp;只要有楚刺史在,他就不用担心担责任的问题。

&esp;&esp;“前不久贺州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地震,州城建筑损毁严重,百姓们的衣食住行都面临诸多问题。下官身为贺州父母官,是忧心忡忡,茶饭不思啊。”

&esp;&esp;楚丰年来之前早已经打好了腹稿,此刻便如同滔滔江水倾泻而出。

&esp;&esp;“思来想去,下官觉得吃是最重要的。有道是民以食为天,只有解决了吃的问题,其他问题才有谈论的必要。”

&esp;&esp;楚丰年顿了一顿,见赵洵仍然没有发表意见,叹声道:“州城中的粮食之前水灾的时候已经见了底,所以下官只好再去邻近县城想办法。恰好青山县县令宋良朋说青山县城中应该还有一些存粮,下官便星夜驰去。”

&esp;&esp;“哦?”

&esp;&esp;赵洵见楚丰年写起了小作文讲起了故事,心中直是又气又笑。

&esp;&esp;拜托啊老哥,你编故事的时候能不能动一动脑子,这逻辑都不能自洽好不?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