替嫁之将 第237节(2/2)

&esp;&esp;又一浪悲伤席来,永历微微抽噎着,借着灯火环顾老师的宅院。这才发现,与主人的身份相比,这里过于简陋了。

&esp;&esp;一进的小宅子,仅有的仆人是一对中年夫妇,男人兼做马夫。

&esp;&esp;永历四处走动,看看房檐的碎瓦,漆面剥落的廊柱,后院的菜地。心中的亏欠感愈发的浓,想要弥补的心情愈发迫切。他叮嘱吴瑕,待祖父下葬就入宫。

&esp;&esp;“学生遵旨。”那书生恭谨地为皇帝撑伞,自己都淋湿了。

&esp;&esp;不久,皇九叔来了。

&esp;&esp;“请陛下节哀。”

&esp;&esp;似溽热雨夜的一阵清风,暂时吹散了悲伤。楚翊一身青色布衣,仅簪了一根玉簪。

&esp;&esp;“吴师傅家里就两个仆人,有劳九叔帮忙。朕想请九婶的四哥来送葬,正好也想见见他,就由你修书告知吧。”见过九叔,永历安心了一点,这才起驾。

&esp;&esp;楚翊不是独自来的,还带了棺材寿材铺的掌柜和雇员,帮吴家筹措后事。从穿寿衣、盖脸布的讲究,发送讣闻、选定棺木,到灵堂布置,一切有条不紊。

&esp;&esp;“深更半夜的,劳烦王爷了,下官惶恐……”能由亲王操持丧礼,是莫大的恩赏,事主感激涕零。

&esp;&esp;早知,宁王精通白喜事。从政之前,他和一个老练的稳婆,包揽了皇族的生死大事,还曾主持国葬。今日由他出面料理,真是受宠若惊。

&esp;&esp;孝子将楚翊请到一旁,犹豫着表达了担忧:“吴家人丁单薄,也没什么佣人,面上恐怕过不去……”

&esp;&esp;楚翊红着眼,压下哽咽,露出善解人意的微笑,说会派府里的佣人来哭丧,可壮门面,他们平日里兼做这个。

&esp;&esp;“王爷,这个,开销……”孝子吞吞吐吐。

&esp;&esp;“不用担心。”楚翊叹了口气,轻轻推开罗雨为自己撑的伞,眯眼看向夜空。恰有霹雳闪过,如银蛇撕咬夜幕。

&esp;&esp;一声惊雷过后,雨势更强。

&esp;&esp;他知道吴正英年事已高,只是没想到,这一天来得如雷雨般迅猛。他隐隐预见,那闭月的乌云中,酝酿着惊天巨变。

&esp;&esp;考虑到时节,停灵七日便出殡了。

&esp;&esp;吴正英有遗言,不可言宗庙之事,不过永历还是决定,将先师的神位奉入太庙,永享皇家香火。

&esp;&esp;他在早朝道出这一想法,并与众卿商议,立即有多名大臣直言不讳:此举不妥,请陛下三思。

&esp;&esp;有人道:“能入太庙者,乃大昌先祖、历代帝后。再者,为有大功于社稷的皇亲。其次,为立下不世之功的臣子。上一位配享太庙的,是恒辰太子。”

&esp;&esp;第368章 暗流涌动

&esp;&esp;永历咬了咬嘴唇。

&esp;&esp;他面色无澜,可发抖的声线出卖了他的情绪:“吴大学士,是朕的启蒙恩师。自朕御极,他尽心竭力地辅佐,不贪功不邀赏,难道不算劳苦功高?没错,他才四品,可那是因为他不愿升官啊。”

&esp;&esp;众臣齐声劝谏,请陛下三思。

&esp;&esp;永历眸光闪烁,视线扫向御台之下,左侧的黄花梨圈椅。

&esp;&esp;那里,端坐着能凭一己之力驳倒百官的摄政王。那份温雅的威压感,比金冠上莹润的北珠更耀眼。

&esp;&esp;楚翊感受着来自身后的期盼,略一思忖,平静而委婉地反对:“此事宜再商榷。”

&esp;&esp;他听见皇帝失落地叹了口气。

&esp;&esp;他有点心酸,不过还是切换议题,聊起暴雨导致的内涝水患,及各堤坝巡修。

&esp;&esp;于私,楚翊很想支持皇帝的想法,让十二岁的少年尽快走出悲痛。永世不尽的香火么,享就享呗。

&esp;&esp;于公,却万万不行。皇帝的个体情感,不能凌驾于国体。此风气绝不能开,那便是,君主凭个人喜好,将最亲近的臣子奉入太庙。

&esp;&esp;在皇帝看来,吴正英是天下最好的人,楚翊也深知其才能。可在百官和百姓眼中,吴正英只是尽了本分,远不算功勋卓著。

&esp;&esp;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事关根基,不能任性。

&esp;&esp;散朝后,楚翊前往皇帝读书的勤德殿,想谈谈早朝发生的事。到了门口,却被太监拦住。对方悄声道:“万岁说,道理他都懂,无需王爷费心,现在只想静一静。”

&esp;&esp;“这几天热得反常,皇上又哀思过度,你们多留神。”楚翊叮嘱几句,转身离去。忽听殿内“喀”一声,有人摔了碗。

&esp;&esp;周围的宫人们都提了口气。

&esp;&esp;楚翊步履一顿,随即若无其事地走远了。该装耳背时,就得装。

&esp;&esp;“学生参见王爷。”迎面走来一名清秀书生,手捧数卷画卷。见了楚翊,恭敬地请安,而后直奔勤德殿,似要与皇帝赏画。

&esp;&esp;是吴正英的孙子,钦点的新侍读。按理该居家为祖父守孝,不过他无官无权,皇帝又与他一拍即合,也就没人多嘴讨嫌。

&esp;&esp;楚翊止步,回眸瞟了一眼,总觉得哪里有点怪。

&esp;&esp;回到政事堂所在的光启殿,他先着手向各州府廷寄上谕,敦促抚恤残疾军士,于月内落实。并且,确保广为人知。

&esp;&esp;战事当前,争取坏事不出门,好事传千里。

&esp;&esp;“在末尾标注。”楚翊轻摇折扇,吩咐制敕处的书办,“秋分时,吏部会派人到各地,随机寻访乡村老妪。问五个,有一个摇头,排除耳背,便是宣传不力,将记入地方官的考课。”

&esp;&esp;那人哼哧一笑,被楚翊冷冷乜了一眼。

&esp;&esp;蝉聒噪不休。

&esp;&esp;穿堂风拂过,像在眼前揭开了热腾腾的笼屉。黏腻地糊在脸上,没一丝清凉。

&esp;&esp;楚翊快热成一滩了,若非顾忌体统,真想光膀子批奏折。这种天气,根本动都不想动,除非是和小五动一动。

&esp;&esp;小五的故乡,不知热成什么样。但愿齐帝箭创仍未痊愈,难受死他,哈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