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听到李瑄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后,李林甫面色大变,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。
&esp;&esp;李瑄给李隆基灌了什么迷魂药,怎么会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呢?
&esp;&esp;这明显是冲着王忠嗣案来的。
&esp;&esp;最近李隆基模棱两可,让李林甫猜不透心思,他害怕李瑄破坏他苦心经营的局面。
&esp;&esp;但事已至此,李林甫只能看着李瑄表演。
&esp;&esp;万幸,杨慎矜是李林甫的人。
&esp;&esp;杨慎矜现虽是御史中丞,却能在御史大夫不在的时候,主事御史台。
&esp;&esp;这个位置是由李林甫推荐而来。
&esp;&esp;本来杨慎矜不依附李林甫,只是和稀泥。在一件事已成定局的时候,他才听从李林甫的指示,昧着良心。
&esp;&esp;但自从李瑄将王鉷赶走以后,杨慎矜心中恐惧和怨恨,不得不依附李林甫。
&esp;&esp;杨慎矜与王鉷的父亲王瑨是表兄弟,王鉷是他的表侄,小的时候在一起玩泥巴。
&esp;&esp;王鉷入仕,还是杨慎矜举荐。
&esp;&esp;再加上宰相裴宽不满御史台差点把裴晃打死,把此算在杨慎矜头上,处处排挤。
&esp;&esp;杨慎矜依附李林甫,也是没办法的事情。
&esp;&esp;李林甫让杨慎矜密切注意李瑄的动静,一些异常,立刻告知他,由他想办法。
&esp;&esp;一下早朝,李瑄就前往御史台。
&esp;&esp;御史中丞杨慎矜随李瑄一起。
&esp;&esp;御史台乃是最高监察部门,其下设台院、殿院、察院。如遇有特别重大案件时,可由大理寺卿、刑部尚书、御史中丞共同审理,称为三司推事。
&esp;&esp;台院:设侍御史六人,从六品下,掌纠察百僚、弹劾不法;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,并与门下省的给事中、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分直朝堂,受理冤讼,号称“小三司”。
&esp;&esp;殿院:设侍御史九人,从七品下,掌殿廷供奉之仪式,纠察朝会典礼失仪和随驾检举非违等事。
&esp;&esp;察院:监察御史十五人,正八品下,掌监察大唐诸郡县地方官吏及尚书省的六部。
&esp;&esp;除了这些主要官职以后,还有众多主簿、书令史、掌固、亭长、主事、录事、计史、令史等官职,林林总总,不下百位。
&esp;&esp;御史台被李林甫把控很深,即便罗希奭已经被处死,台院和殿院,还有七名侍御史是李林甫的爪牙。
&esp;&esp;王忠嗣被关在台院,肯定不会好过。
&esp;&esp;监察御史这种的官职,也多有李林甫推荐,并指明到哪个道去监察。
&esp;&esp;“大夫,王忠嗣正被关押在台院的牢房中,您随我来!”
&esp;&esp;入御史台后,杨慎矜向李瑄请道。
&esp;&esp;他以为李瑄会第一时间去看王忠嗣。
&esp;&esp;已经让殿中侍御史卢铉,提前整理王忠嗣的仪容。
&esp;&esp;之前虽然不能对王忠嗣动大刑,但没少用隐晦的手段折磨王忠嗣。
&esp;&esp;都知道李瑄从军时是王忠嗣的下属,他们害怕李瑄迁怒。
&esp;&esp;“不急!先入正堂,我有话对杨中丞说。”
&esp;&esp;李瑄抬手,向杨慎矜说道。
&esp;&esp;“是……”
&esp;&esp;杨慎矜点头,将李瑄带到正堂。他不知道李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但看到李瑄板着脸,不免心虚。
&esp;&esp;经过多件事,朝堂的大臣都不敢小瞧李瑄的算计。
&esp;&esp;这是唯一能和李林甫扳手腕的大臣,还屡屡得胜。
&esp;&esp;最关键的是,李瑄一直在外面统领大军,还有心思找李林甫不痛快。
&esp;&esp;“杨中丞,王鉷现在何地?”
&esp;&esp;李瑄入正堂后,突然向杨慎矜问道。
&esp;&esp;“王鉷正在黔中多田任县丞。”
&esp;&esp;杨慎矜讪讪一笑,回答道。
&esp;&esp;但心中却很恼怒,王鉷是李瑄贬的,现在却来问他,这不是明知故问,给他一个下马威吗?
&esp;&esp;但碍于李瑄的权势,又是他的上司,杨慎矜不敢发作。
&esp;&esp;“嗯!我相信王鉷还有东山再起的时候。”
&esp;&esp;李瑄没由头来一句。
&esp;&esp;历史上的杨慎矜,因王鉷而家破人亡。
&esp;&esp;杨慎矜自恃长辈,不论在什么场合,都直呼王鉷的姓名。
&esp;&esp;哪怕是当着大臣们的面。
&esp;&esp;哪怕王鉷在去年的时候,已经和杨慎矜一个品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