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灵宝。
&esp;&esp;这个天宝元年,刚因为太上老君改名的县,现正经历一场旷世大战。
&esp;&esp;受制于地形,战斗一开始,哥舒翰就输在情报上。
&esp;&esp;在不足潼关二十里的地方,哥舒翰顺河乘船,观察地形。
&esp;&esp;并为军队寻找路线。
&esp;&esp;看来看去,也只有一条道可以通过。
&esp;&esp;“两京古道,不只是潼关啊!”
&esp;&esp;哥舒翰感叹道。
&esp;&esp;有许多处地方,都不利于大军前进。
&esp;&esp;心里有底后,哥舒翰回到营寨中深思。
&esp;&esp;一天后,上万名叛军步兵,出现在灵宝东的原野上。
&esp;&esp;哥舒翰开始布置步兵、骑兵,准备进攻这一万名叛军士卒。
&esp;&esp;“大帅,叛军士卒不会只有这么少,恐有诈!”
&esp;&esp;判官田良丘向哥舒翰提醒道。
&esp;&esp;“有什么办法呢?两天内我如果不出兵,冯神威会将我杀死,他携带着尚方斩马剑,我只能寄托于士卒的意志能战胜敌人。”
&esp;&esp;哥舒翰无奈地说道,他有自知之明。又怎会看不出区区一万士卒,是在诱敌深入。
&esp;&esp;他退一步,墨迹一天,都会有杀身之祸。
&esp;&esp;“天水王造反,却牵连了大帅。否则不会这也被动!”
&esp;&esp;田良丘为哥舒翰感到悲伤。
&esp;&esp;“我只是后悔没有听你们的话,去长安杀死杨国忠。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。不过我相信杨国忠会遭到报应。”
&esp;&esp;哥舒翰不后悔跟随李帅。
&esp;&esp;他也清楚凭借李帅的威望,用不了多久就能尽收河西、陇右之兵。
&esp;&esp;如果让他率领彍骑与李帅一战,他很难做到。
&esp;&esp;在这个时候,哥舒翰已经明白这一战的意义。
&esp;&esp;哥舒翰下令彍骑前进,剿灭原野上的一万叛军。
&esp;&esp;灵宝东的原野上,哥舒翰派遣李承光率领三万精兵在前,庞忠率八万士卒在后。
&esp;&esp;骑兵分列两翼,庞大的阵型直压过去。
&esp;&esp;“咚咚咚……”
&esp;&esp;哥舒翰和田良丘一起率领两万士卒在黄河对岸击鼓督战,战鼓擂擂作响,鼓舞着三军士气。
&esp;&esp;以彍骑、飞骑、胡兵、新兵为主的士卒,在安禄山叛乱以后,没有经过多少训练,统一的演习更是没有一次。
&esp;&esp;所以十万大军的调动,在原野上乱作一团。
&esp;&esp;并没有因为密集的战鼓声而排列整齐。
&esp;&esp;好在叛军的阵型也不整,甚至可以用残兵败将来形容。
&esp;&esp;因为叛军诸队,有的一行五人,有的一行十人,有的前进,有的后退。
&esp;&esp;“土匪也比他们强!”
&esp;&esp;“这哪是叛军,分明是乌合之众。燕云精兵不过如此。”
&esp;&esp;“抓住敌将再会餐。”
&esp;&esp;彍骑的将领一看对方更菜,信心一下子就提升起来,指着叛军嘲讽道。
&esp;&esp;观战的哥舒翰觉得不对劲,但他令传令兵做好准备,随时向河对岸传达他的军令。
&esp;&esp;“杀啊!”
&esp;&esp;喊杀声响起,双方前排披着盔甲的士卒碰撞在一起。
&esp;&esp;铁甲步兵们你来我往,互砍互刺。
&esp;&esp;唐军比叛军的伤亡更大。
&esp;&esp;一刻钟后,地上已经是横七竖八的尸体,唐军开始心惊叛军的战斗力。
&esp;&esp;那一个个叛军士卒像是不怕死一样,以命搏命。
&esp;&esp;就在这时,叛军阵中的军旗突然倒下去,然后叛军后队变成前队,大呼着逃跑。
&esp;&esp;唐军没管那么多,以为自己人多势众,叛军不可阻挡。
&esp;&esp;现正是获得军功的大好时机。
&esp;&esp;“大帅,当下令停止追击,必然有诈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