赝太子 第254节(2/2)

&esp;&esp;“点十个郡兵,随我去总督府!”说着,带头一遍,十骑就奔驰而出,才奔出去,祁弘新突然之间若有所失,似乎忘记了什么。

&esp;&esp;“是了,还有祠内那个年轻人,我忘记进一步询问姓名了。”

&esp;&esp;“罢了,现在正事要紧,出了这事,不但得迅速禀告给上官,更重要的是还是赈灾的银子。”

&esp;&esp;而看着祁弘新远去,苏子籍目光垂下。

&esp;&esp;“观摩祁弘新平息民乱,+500,【为政之道】4级,1758/4000”

&esp;&esp;这级别其实不算高,但由于是祁弘新启蒙,许多知识是来源祁弘新,苏子籍渐渐看懂了。

&esp;&esp;“骨干杀了,民乱就难再起。”

&esp;&esp;“首恶虽诛,可放过余人的话,其实就是纵容,既不可轻纵,也不可重压,罚其劳役就相对适当。”

&esp;&esp;“而且赈灾正需要人手,现在就多了一支上千人的赈灾营。”

&esp;&esp;“这些当老了官的人,果然有一套。”

&esp;&esp;“只是手段还嫌酷烈,怕也因此种祸不浅。”

&esp;&esp;省城

&esp;&esp;祁弘新带着十个郡兵,连夜骑马,奔驰到了省城,终于在凌晨时恰入得城门,又在一刻时间,就抵达了总督府。

&esp;&esp;奔到了总督门口,就见四盏朱红西瓜灯吊在檐前,门前四个亲兵守着。

&esp;&esp;祁弘新翻身落了,看了看门上亲兵,命人给了名刺。

&esp;&esp;亲兵看了名刺,也不敢轻慢,忙行礼却笑:“我们总督大人,昨天批了半夜折子,这会才睡了不满二个时辰,大人你稍等会,等醒了,我就去通禀!”

&esp;&esp;祁弘新沉声:“我和他是同年,我有要紧事,你就这样去说,要不,我就捶这个堂鼓,照样唤得醒他!”

&esp;&esp;亲兵一听,不由一惊,哪来的二百五?

&esp;&esp;还是个知府?

&esp;&esp;眼见着祁弘新真要上前,只得连声:“小人这就去通禀。”

&esp;&esp;说着,就入内禀告。

&esp;&esp;总督昨天议事,回衙又打了雀牌,搂着小妾睡下的确没有多少时间,突然被人叫醒,这绝不是什么好感受,等被告之是因祁弘新来求见自己,更是拧起了眉,心中不快。

&esp;&esp;这位总督姓赵,赵总督其实论年纪,与祁弘新相仿,他们甚至同科的进士,只不过那时,祁弘新被吏部派去了东宫做事,前途无量,而昔日赵总督则外放出去,做了一地的县令。

&esp;&esp;这些年过去,二人都是两鬓生出了白发,祁弘新这十几年一直都是在知府的职位上打转,而赵总督却仿佛有后福一般,在当年做了县令后,就步步高升,现在已是身为一省总督,封疆大吏。

&esp;&esp;祁弘新来顺安府任职,曾经拜见过赵总督,但二人虽是同科进士,按说是能攀上一些关系,但现实却是二人不仅没什么交情,赵总督对祁弘新还有些看法。

&esp;&esp;祁弘新曾出身东宫,太子党大半被诛后,祁弘新哪怕没落到抄家入罪的下场,想要高升到中枢,也根本不可能了。

&esp;&esp;甚至就算当年是被吏部派去做事,期间也没有做出什么能入罪的事,但沾上了太子的人,不可能再被皇帝信任。

&esp;&esp;与他关系近了,尤其同科的进士,对升职不利。

&esp;&esp;更不用说,当年忠于太子的人,不是死在了当年,就是辞官不做,远遁他乡,这就显得祁弘新这个继续在官场打转,曾经签名求活的人是贪生怕死之辈了。

&esp;&esp;赵总督虽然也知,自己当年落到了那个境地,为了活命,为了家族不跟蒙难,怕也会做出相同选择,但这念头也只是偶尔一闪便过,对这祁弘新,他这些年是保持着不冷不热的态度,不愿与之深交。

&esp;&esp;“这祁弘新是怎么回事?就是有事要禀报,非要在这时?有什么事不能再等一个时辰开衙了再说?”

&esp;&esp;第446章 老匹夫

&esp;&esp;虽是这样想,但也怕是有急事,只能匆匆起床,换了官服去见。

&esp;&esp;一见面,就看到这位昔日同科,一脸的汗水,官袍也有些褶皱,看这样子,竟像是连夜赶路过来了,赵总督心里就是咯噔一下。

&esp;&esp;“祁知府,你这么早求见,可是有要事?”

&esp;&esp;“总督大人,下官的确有要事要汇报给您。”祁弘新低下头,说。

&esp;&esp;“顺安府有一个举人带头闹事,集合数千众,逼迫官府将水神祠改为蝗神祠,不准扑杀蝗虫,否则便要暴乱。”

&esp;&esp;这话一说,赵总督就一沉,民变可是最受忌讳。

&esp;&esp;“本官劝说无果,喝令镇压,斩杀首恶及党羽五十三人……”

&esp;&esp;“等等,你说多少人?”本来心一松,只眯着眼听着的赵总督,直接瞪大了眼,怀疑是自己耳朵出了问题。

&esp;&esp;祁弘新垂眸,再次说:“下官喝令镇压,斩杀了首恶五十三人。”

&esp;&esp;“五十三人!”赵总督不禁来回走几圈,才看向他,脸上满是无奈:“祁知府,祁同年,你不觉得杀的人有些多么?”

&esp;&esp;“战乱时也就罢了,这太平盛世,就因蝗虫的事,就杀了五十三人,杀人过多了吧?这、这若是传开了,怎么得了?朝廷若知道了,我这总督也脱不了干系啊!”

&esp;&esp;“请大人放心,下官已向朝廷上文谢罪。”祁弘新立刻说着。

&esp;&esp;后面的话不必说,意思也很明确了,这意思就是说,此事是他一人所为,绝不会连累赵总督。

&esp;&esp;事已至此,人杀都杀了,再纠结此事,也没什么用了,赵总督深深看了祁弘新一眼,心里无奈。

&esp;&esp;祁弘新能担下责任,这倒是让他观感稍好了一点,其实是自己在祁弘新的位置上,遇到了这事,怕也会这样行事。

&esp;&esp;毕竟是能到总督这个官职上的人,管着一省的事,赵总督怎么可能不知,这事这样处理,其实是最得当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