赝太子 第313节(2/2)

&esp;&esp;“什么?”

&esp;&esp;这话出自别的臣子之口,只怕在说出来一刻,就要被皇帝直接下令拖下去了。

&esp;&esp;可说出这样危言耸听之语是钦天监的司官。

&esp;&esp;皇帝下意识地就想到了在魏朝就有的青囊诗预言。

&esp;&esp;“二世而亡?”

&esp;&esp;难道大郑二世而亡,竟是怎么都避免不了的事?

&esp;&esp;哪怕现在天下太平,也要突然出这种乱子,来让这个预言成真?当年死了的太子,岂不是白白牺牲了性命?

&esp;&esp;皇帝听到了这里,瞬间感受到一种虚弱涌上了心头,一下子就坐回到了位置上,才喘息着要说话,眼前就一黑,身子一晃沉重倒在幼上,惊得太监“唿”围了上去。

&esp;&esp;“陛下,陛下?”

&esp;&esp;赵公公惊得面如死灰,大声呼喊,连声命人:“快,快传太医!”

&esp;&esp;“唔……”

&esp;&esp;头疼欲裂,眼皮很重,皇帝醒来时,只觉得浑身都不舒坦,他慢慢睁开眼,发现头顶是床幔,又朝着旁看去,不远处是摇晃着人影,有熟悉声音在低声交流。

&esp;&esp;他这是被送到御书房旁的偏殿了?

&esp;&esp;殿里的熏香,是助眠的那种,地方进贡上来,只有他的偏殿以及皇后娘娘有这种香,皇帝一闻,就知道这是哪里了。

&esp;&esp;“陛下,您醒了!”赵公公一直在旁等候,一眨不眨盯着这些太医给陛下进行医治,此刻见陛下终于睁开了眼睛,顿时一喜,忙走过去,轻声唤道。

&esp;&esp;皇帝嗯了一声,挥手让人先退下,才有些虚弱地问:“隆安帝真陵,现在如何了?可找到了入口?可搜索到了丹经?”

&esp;&esp;第552章 速速回京

&esp;&esp;“皇上!”

&esp;&esp;赵公公没想到陛下刚醒来就突然问起这问题,心里也是一酸,忙弯着腰,小心翼翼回话:“陛下,按照您的吩咐,皇城司的人跟道录司的人,已经进了里面,的确有着丹经和道经。”

&esp;&esp;“只是经道录司,以及宫内侍奉检查,《悟真三乘秘要》、《还源篇》、《丹髓歌》、《紫清指玄录》等,都是在宫内有存书。”

&esp;&esp;“虽有参差之处,但并不大。”

&esp;&esp;“唯有《紫庭篇》、《群仙会真记》是新。”

&esp;&esp;“哦,里面可有成仙之法?”

&esp;&esp;“《群仙会真记》仅仅是奇闻小说,而《紫庭篇》,初判虽有几个丹方,但效力与您服用的小还丹相仿。”

&esp;&esp;“薛鸣说,或可改善下您现在的小还丹,去掉抗药性。”

&esp;&esp;“只是就算这样,皇上您也要修养,保重龙体,要知药总有一分毒,龙体安康,才能经受。”

&esp;&esp;皇帝眸子微亮,又黯淡了下去,小还丹已经是集炼丹之大成,十年前尚可龙精虎猛,但是现在已经聊胜于无,改善丹方,又能怎么改善?

&esp;&esp;就算改善,自己哪能有时间去修养,不说政事万几宸函,就算是自己那几个孽子,又岂会让自己省心?

&esp;&esp;要是自己一修养,让人看出虚弱,怕是百官都纷纷投靠未来可能的新君,别说顿时大势就可能起变化,单是一个结党归附,日后无论是哪个新君上台,都不得不清算。

&esp;&esp;到时又一场血风腥雨。

&esp;&esp;血风腥雨其实就罢了,无非就是死些臣子,可二世而亡的这四字,始终在心中徘徊,虽可能性极低,但真的弄出乱子,江山破裂,又怎么办?

&esp;&esp;皇帝才细想着,赵公公又说着。

&esp;&esp;“陛下,隆安帝真陵尚未搜索完,容奴婢去催促,进一步搜索,或还有收获也说不定。”

&esp;&esp;但这话说了也等于没说,真陵有着图纸,又多的是专精之人,一遍搜索过去,就十之八九了。

&esp;&esp;说罅漏不是不可能,但希望不大,而且能搞出那么多假陵的隆安帝,真陵这里未必就少了机关,一旦动作太快,触动了哪个自毁机关,将整个陵墓给毁了,这可就彻底没法交代了。

&esp;&esp;皇帝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?

&esp;&esp;听到这话后,也没有再说什么,而久久不语,随之叹了口气。

&esp;&esp;老弱的狮子,感觉到了自己的虚弱,这一瞬间,身为皇帝的他,突然回想起了许多许多的事情。

&esp;&esp;不光是十几年前,自己为了改变郑朝二世而亡的预言,受人蛊惑,最终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嫡长子,更有这些年,他遇到的种种事,再想到现在成年儿子的不安分,一种因老弱恐惧而产生的愤怒,顿时涌上了心头。

&esp;&esp;许久,皇帝才慢慢说:“传朕口谕,急召苏子籍,命其沿途不得耽误,限一个月内必须回京。”

&esp;&esp;“传旨给宗人府,让他们速速把可选名字呈上来,并且准备入谱仪式!”

&esp;&esp;赵公公听了,顿了一下。

&esp;&esp;在此之前,皇帝就已吩咐了即刻召回苏子籍,更是让宗人府做了准备,给苏子籍议名。

&esp;&esp;现在又传口谕,再次急令苏子籍回来,这种不断加急召苏子籍回来的举动,无不证明了皇帝此刻很是不安,内心焦躁。

&esp;&esp;“是,陛下。”赵公公连忙应着。

&esp;&esp;皇帝又喘了一会,这才再次开口说:“还有,把朕的折子都拿过来!”

&esp;&esp;赵公公也不敢劝,匆匆忙忙的就把一摞折子,都拿了上来。

&esp;&esp;又放了一个床上的小桌,让皇帝能靠着软垫,在床榻上批阅折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