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“这不可能, 不可能的。”
&esp;&esp;张喜乐发出微弱的声音, 却在此刻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,甚至连语气中的无助都被无限放大了。
&esp;&esp;李弘林没兴趣逼着张喜乐相信自己,他甚至对此根本就不在意。
&esp;&esp;“你当年干过什么,你说出来,我就放过你。”
&esp;&esp;干过什么,张喜乐这些年干过的亏心事就多了, 当下被李弘林一问,完全不知道他说的是哪一件。
&esp;&esp;好在李弘林这会儿极有耐心地提醒了他一句,“你跟了胡成那么久,《沙超计划》总是听过的吧。”
&esp;&esp;已经太久没有听人提起过这个词, 张喜乐愣了愣,随即想到李弘林的身份,便恍然他知道这个东西并不是什么稀奇。
&esp;&esp;“你想知道什么。”
&esp;&esp;“先说说《第五十二条经济预行令吧》。”
&esp;&esp;“你连这个都知道了,”张喜乐干巴巴地笑笑,“你真是藏得太好了。”
&esp;&esp;之后出于求生的本能,张喜乐开始断断续续地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,只为了求得李弘林的一丝手下留情。
&esp;&esp;当初何大功在地下车库里临死才说出这个东西,李弘林他们下来去查了,南城颁布的《第五十二条经济预行令》和他们简直一点关系都没有。它是关于异地生转学建校费的条例,只是作为过度使用,三个月后就彻底被废除了。
&esp;&esp;要不是知道当时何大功真的已经被逼到山穷水尽,李弘林甚至会怀疑是他骗了自己,于是这条线索就因为查不出任何东西而被搁置了。
&esp;&esp;直到现在,张喜乐才解开李弘林的疑惑。何大功没有骗人,只不过他嘴里的《第五十二条经济预行令》根本就没有颁布过,所以不管李弘林他们怎么查都只能一无所获。
&esp;&esp;南城作为一个岛城,经济和财政都相对脱离内地,一直都属于是自给自足的状态。几十年前,国家有意要拉进两地的联系,所以在高层内部提出了《第五十二条经济预行令》的构想。
&esp;&esp;按照预行令的构想,如果真的实施,那么内地就会派来更加规范的财政审核团队。然而当时的特首,也就是元晓的父亲,他身上背着太多的挪用漏洞,根本没有胆子让这些人进来。
&esp;&esp;当然也不仅仅是元晓的父亲,他们这一支队伍,甚至是其他的队伍,基本上就没有几个是干净的。
&esp;&esp;于是在多方交涉之后,他们和内地达成了协议,如果在未来三年之内,他们能够创造出五倍以上的财富环比增长,那么就可以维持现状。
&esp;&esp;于是当时的南城政府将这个三年计划命名为《沙超计划》,并且组建了专门的经济学家团队。除了提出计划的少数高层而外,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这个计划的真实目的是什么,许多人到死都以为这不过是政府为了提高经济的一个普通三年计划。
&esp;&esp;在这样的一番操作以后,南城因为本身就是经济发达的贸易地区,所以真的在不到三年就达到了预期的增长。
&esp;&esp;于是《第五十二条经济预行令》就这样被永远封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