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末的法师 第27节(2/2)

&esp;&esp;刘宝贵却是兴高采烈起来。

&esp;&esp;他也未必是报着为民除害,造福苍生的想法,他只是觉得两次灭绺子打马胡子,来钱有点快,还能夺走他们武器。

&esp;&esp;赵忠义得先回家,少不得和家人团聚一番。

&esp;&esp;赵传薪带着玻璃和马灯回家了。

&esp;&esp;做窗格子的木材早就备好了,现在只需要裁切即可。

&esp;&esp;朝南的主窗上面是拱形,下面两扇才是能打开的部分。他就喜欢新古典风格装修。

&esp;&esp;以前有人因为他喜欢新古典说他崇洋媚外,他当时立刻反讽:“有能耐你家房子贴窗户纸啊!”

&esp;&esp;能为我所用的都是好的,我的是我的,伱的也是我的。

&esp;&esp;格子窗,一定要做精细了,榫卯咬合的严丝合缝,做好后一点都不能变形。不需要刷色,原色上漆,就已足够惊艳。

&esp;&esp;他敲敲打打,反复后退查看。

&esp;&esp;一件作品经反复雕琢,在自己手中慢慢成型,那种感觉是永远也戒不掉的。

&esp;&esp;工匠的成就感,普通人是难以理解的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晚上,赵忠义和刘宝贵、高丽来到赵传薪家。

&esp;&esp;马灯的光,透过拱形玻璃窗,清楚的透了出来。

&esp;&esp;接着柔和的光,赵忠义看到了房前地上铺的一层石板,形状不一,但很平,很漂亮。虽没有篱笆墙,但这個小院似乎更有意境。

&esp;&esp;门口,有一把躺椅。

&esp;&esp;刘宝贵上前敲门。

&esp;&esp;“进!”

&esp;&esp;赵忠义进门,地上是光可鉴人的木头地板,铺的严丝合缝。

&esp;&esp;吧台,高脚凳,非常新奇。

&esp;&esp;暖墙下的壁炉燃起了熊熊的火焰,屋里出奇的暖和干燥。

&esp;&esp;虽然正在做饭,一锅炖肉,一锅蒸煮米饭,但屋里没多少水汽。

&esp;&esp;水汽都顺着灶上的窗户板飘到了屋外。

&esp;&esp;“兄弟,这些,这些都是你……”

&esp;&esp;把他们让进来,赵传薪道:“之前就跟你说了,房子就该这么建才行。先进来,饭马上就好。”

&esp;&esp;有一首老外写的打油诗,形容此时国人的住所:

&esp;&esp;华居陋室密如林,寸地相傅值寸金。堂屋高吊天井小,十家阳宅九家阴。

&esp;&esp;底层百姓家,即便白天也黑乎乎的,因为窗户要么用窗户纸,要么用贝壳磨的片,也有用丝绸的,甚至啥都不用,直接以木板子代替的。

&esp;&esp;朝南朝北都黑黢黢的。

&esp;&esp;屋里是土地面,墙是土墙,也就是有个遮风挡雨的效果,在赵传薪看来都是无法忍受的。

&esp;&esp;赵忠义走南闯北见多识广,但是修饰这般精细的房屋,还真是寥寥无几。

&esp;&esp;不由得啧啧称奇。

&esp;&esp;赵传薪不以为然——基操勿六!

&esp;&esp;饭好了,吧台下面有手扣,抬上来撑住,就有了更大些的台面。

&esp;&esp;小户型空间利用最大化的手段,被赵传薪玩的炉火纯青。

&esp;&esp;这不,赵忠义就问:“我看你屋里没有床,只有桌椅,晚上咋睡觉?睡地上吗?地上倒也整齐,就是凉。”

&esp;&esp;不等赵传薪回答,刘宝贵就抢着说:“屋里靠着墙那不是有个挺高的柜子吗?拉下来,就是一张床。不睡觉时候,推上去,屋里就显的很大很宽敞。”

&esp;&esp;赵忠义:“……”

&esp;&esp;饭好了,每人盛满了饭,倒好了酒。

&esp;&esp;赵传薪给地上的干饭的木碗也装了米饭,倒了肉汤和专门为它准备的肉糜蔬菜碎。还有个小碗里装着煮开的温水。

&esp;&esp;赵忠义皱眉:“是不是过于奢侈了?现在那些旗人家里都不敢这么喂狗。”

&esp;&esp;刘宝贵又抢着道:“习惯就好,这么喂不是一天两天了。狗崽子成精了,比人都精!能上山找羊,能赶走偷鸡的黄皮子,能听懂人言,本事挺大的。”

&esp;&esp;赵忠义:“……”

&esp;&esp;在讲《聊斋》么?

&esp;&esp;马灯放在旁边,还有壁炉的火光,吧台这里倒是挺亮堂的。

&esp;&esp;四人坐下吃喝。

&esp;&esp;炖肉是兔子肉,炒了个回锅肉,大腿蘑炒肉,韭菜炒鸡蛋,炸花生米。

&esp;&esp;赵传薪先扒拉几口饭:“我少喝点,你们喝的尽兴就好。”